为了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料的使用情况,评估其与实际教学的契合程度,进而提升教学质量,管理学院开展了本次课堂观察活动。通过对不同课程、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系统观察和记录,分析教学资料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改进方向,以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本次课堂观察选取了管理学院的会计专业的相关课程,涵盖了不同年级和专业。观察团队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教育技术专家组成,采用现场听课、记录教学过程、收集教学资料(如教材、课件、讲义、案例等)、课后访谈师生等多种方式,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在课堂观察过程中,观察人员重点关注了教学资料的选用依据、内容完整性与准确性、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的适配性、呈现方式与教学方法的融合度等方面,并详细记录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资料的使用情况、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等信息。
大部分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料,但在资料的多样性和更新程度上存在差异。部分课程的教材版本较为陈旧,未能及时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有些教师过度依赖单一教材,对其他辅助资料的开发和利用不足,导致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受限。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学资料的内容与实际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例如,有些课件中的案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专业背景联系不够紧密,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较为困难;部分教材的知识点编排顺序与教师的教学计划不一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进行调整和补充,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效果。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教学资料的优势,教学方法与资料呈现方式不够灵活多样。例如,有些教师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对课件中的文字内容进行机械讲解,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引导;有些教学资料的呈现形式单一,以文字为主,缺乏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元素的支持,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堂观察结果反馈与研讨会议上,教学院长那文忠针对教学资料与实际教学的契合度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以下关键要点:
1. 强化教学资料建设意识:那院长强调,教学资料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支撑,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资料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正确的教学资源观,将其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要积极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和学生需求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料,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 精准把握契合度关键要素:教学资料与实际教学的契合度体现在多个方面,那院长指出,教师在选用和编写教学资料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水平和专业特点这三个关键要素。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资料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选择难度适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需求的教学内容;同时,要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突出教学资料的专业性和针对性,避免千篇一律、通用性过强的资料充斥课堂。
3. 促进教学方法与资料的深度融合:那文忠院长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将其与教学资料的呈现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资料的形式和内容,使其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选择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项目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资料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载体,而是成为教学方法实施的重要工具和媒介,通过两者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4. 建立教学资料评价与反馈机制:为了确保教学资料与实际教学的持续契合,那院长提出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料评价与反馈机制。学校和学院层面要定期组织对教学资料的专项评估,邀请专家、同行和学生共同参与,从内容质量、使用效果、契合度等多个维度对教学资料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要根据反馈意见,认真分析教学资料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要鼓励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教学资料建设的经验和心得,形成良好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氛围。